
什么是匾额?”“匾额博物馆究竟长什么样呢?”4月7日,一场与中国历史文化“匾额”对话的活动正在西安高新区第十四小学上演。恰逢学校第五届读书节活动,学校特邀请了西安华夏匾额博物馆金牌讲解员毛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关于“匾额”的专题演讲,帮助同学们普及历史知识,传承中国文化。
匾额是中国立法礼仪制度的标准和准绳,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标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它集文学,书法,绘画,雕刻、印鉴于一体,承载着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世俗心态,凝聚着中华民族思想艺术之精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有“刻在木板上的史书”之称。
毛老师深入浅出的向同学们讲解着匾额的历史与渊源,而一块块匾额的背后更是蕴含着为人处事的道理。
正直居心,和平处事、树德为本,横经致用、守真存诚,崇德明道、孝慈兼尽,德业双修......老师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匾额文化与其背后的故事,带领同学们领略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同学们仔细聆听,耐心询问,不知不觉中点燃了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崇敬与热爱,更是在每个同学的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不光如此,毛老师还向同学们讲解了中国文人、商人的信仰。从“敬字炉”到“斗”再到“秤”,一个个小故事让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而同学们不光是从故事中找到了乐趣更是明白了其中做人的道理。
此次匾额文化进校园活动,不光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更培养了同学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通过活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喜欢非遗文化,积极参与到保护非遗文化的行动中来,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